最新动态
《月宫英雄!黄粉虫:太空之旅的神秘宇航员》
来源 : 鼎欣科技

当志愿者们入驻“月宫”的同时,一群特别的“住客”也随之而来。这群“神秘嘉宾”深受志愿者们的每日关注;其中,一组副舰长刘佃磊将它们赞誉为“月宫一号”舱内的低调英雄,揭晓谜底,正是“我”——黄粉虫。


大家好,我是黄粉虫,隶属于鞘翅目下的拟步甲科粉甲虫属,原产自北美洲,以高蛋白含量著称。幼虫时期体态细长且呈亮丽黄色,故又被称为面包虫(不知诸位是否觉得“我”和法式长棍面包有几分神似呢?)


千万别低估“我”的作用,在全球首个四生物链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月宫一号”中,黄粉虫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不仅能为志愿者提供丰富的食用蛋白质,还能分解舱内的部分废弃物,加速物质循环过程,同时还在心理调节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每当志愿者看到“我”,总会喜形于色)。


在地球上,动物约有150万种,其中昆虫就占据了不下百万种,占据所有动物种类的三分之二,足见昆虫群体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庞大数量及不可或缺的地位。

那么,“我们”黄粉虫是如何与太空结缘,并逐步融入太空探索历程的呢?

追溯“我”的太空渊源,要从首只进入太空的动物——果蝇讲起。1946年7月,果蝇作为先驱者搭乘美国发射的“V2火箭”飞向太空,开创了动物充当“宇航员”探索宇宙的新纪元(它们甚至曾飞抵108千米高度,最终凭借降落伞平安返回地球,值得注意的是,果蝇属于双翅目昆虫,这标志着昆虫在太空探索中的实力不容小觑)。

自此以后,各国纷纷投入动物太空飞行实验的热潮,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十年间,苏联、法国、中国、美国等国多次将包括鼠类、犬类在内的多种动物送入太空(中国分别在1964年和1966年间将老鼠、家鼠以及狗送入太空)。

在1968年,苏联发射了首艘绕月飞行的宇宙飞船——探测器5号(Zond 5),在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我”黄粉虫有幸成为搭载的一员,这也是黄粉虫家族作为“太空旅行者”的初露头角,距离月球最近的一次亲密接触。

尽管人类成功登月后,动物进入太空已不再是新闻热点,但动物参与太空探索的步伐从未停歇。1990年,日本将黄粉虫和树蛙送上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尽管在此次任务中, “我”并非主角,仅仅作为树蛙的食物和行为研究对象存在(这一段经历让“我”略感委屈)

然而,不论是在太空还是地球,黄粉虫都展现出了不凡的价值。在地球上,黄粉虫幼虫通常被广泛认知为鱼类和禽类的优质蛋白饲料(这一点与太空应用异曲同工,何时能真正“C位出道”呢)[3-4] 。作为一种高蛋白资源昆虫,黄粉虫还可为人类提供必要的蛋白质补充[5],更因其美味而被东方人推崇备至,进而跻身资源昆虫的行列(能被人类视为美食,实乃荣幸之至)。

“月宫”内烹饪的黄粉虫幼虫

在“月宫”这个微型生态系统内,身为富含高蛋白且易于养殖的生命体,既能适应太空复杂环境,又能化身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为何“我”——黄粉虫却时常屈居配角,沦为他类动物的饲料(这不禁令“我”黯然神伤)?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我”而言,则应改为“千里虫常有,慧眼识珠者不常有”这样的感慨。

直到2014年才得以改观,那是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一年, “我”的伯乐——北航刘红教授团队终于出现。他们历经十年磨一剑,成功研发出我国首个同时也是世界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System,简称BLSS)的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并在我国创纪录地完成了长达105天的长期高闭合度集成实验[6-7]。在这项实验中,他们首次将“我们”黄粉虫族群引入BLSS的动物链环中,此举立刻引发了国际同行业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将黄粉虫引入BLSS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未来有望应用于月球乃至火星生物再生保障系统,实现植物废弃物降解的同时为宇航员提供优质动物蛋白。

借助刘红教授团队的大力推广, “我们”黄粉虫一跃成为了众人瞩目的明星(名副其实的“网红”身份),行程安排满满当当。每当教授出国参会时, “我”也紧随其后,虽然起初外国朋友对“我”心存畏惧,但在团队成员耐心的科普和引导下,他们尝试品尝后评价“口感有点像炸土豆条”(拜托,论营养价值, “我”可远超土豆条!)。正是这种崇尚科学的精神,使得黄粉虫在国际生物再生生命保障领域乃至国外食品领域名声大噪。如今, “月宫一号”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国内观众前来参观,他们在目睹“我”的风采后无不赞叹不已,若想拜访“我”,务必记得提前预约讲解员经纪人哦!

如今,国际社会逐渐接纳昆虫作为未来的可持续食品来源以及太空中宇航员的重要蛋白质来源,甚至欧洲地区已将黄粉虫视为一种新颖独特的食物。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黄粉虫赢得如此广泛的认可呢?

1.**卓越的营养价值**:

  黄粉虫含有全部人体必需氨基酸,多数氨基酸含量超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大学(UHU)推荐标准,必需氨基酸占比高达总氨基酸含量的44.7%。

黄粉虫幼虫氨基酸成分比较

相较于食用传统饲料的黄粉虫、以及诸如山羊肉、牛肉、午餐鱼和桑蚕等太空食物储备候选品,取食植物废弃物的黄粉虫幼虫其干重蛋白含量可达76.14%,而脂肪含量仅为6.44% [10-12] 。鉴于FAO指出摄入低脂肪食品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可见黄粉虫无疑是既健康又营养的理想食物,特别适合宇航员食用。


2. **废弃物处理能力**:

  幼虫体内拥有能够降解植物、真菌和细菌细胞壁的消化酶和消化道微生物源酶,木质纤维素降解率高达45.74%,堪称降解废弃物的小专家。此外,封闭环境中培育的黄粉虫幼虫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外界有所不同,一些与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相关的菌种如芽孢杆菌、乳球菌、魏斯氏菌、埃希氏菌以及梭菌科的数量相对较低。


3. **易于养殖和加工**:

  黄粉虫的养殖条件温和(适宜温度28°C,湿度70%),所需空间较小(每平方厘米可容纳2.5头幼虫),培养过程简单,减少了人力投入,且烹饪方法便捷

志愿者在观察黄粉虫幼虫生长状况

4. **安全美味**:

自2014年起,由刘红教授引领的“月宫一号”团队便证实黄粉虫为健康安全的食品,适用于航天生命保障系统中提供动物蛋白[6-7,10-12] 。2015年,欧洲食品安全署也将黄粉虫列为欧盟极具潜力的食品之一[13] 。另外,相关研究表明黄粉虫重金属含量低于最大允许限值,符合食品安全标准[14] 。至于烹饪后的口感,2014年“月宫105天”实验志愿者董琛形容其犹如炸薯条,而“月宫365”实验志愿者刘佃磊则将其比作炸知了(蝉),而有人觉得它更像是蚕蛹。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黄粉虫的美味还需亲自尝试才能领略个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