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
肥胖“流行病”肆虐,昆虫蛋白能否成为救命稻草?
来源 : 鼎欣科技

根据 WHO 的说法,肥胖是一个“流行病”的健康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肥胖的发病率在过去 35 年中增加了两倍,目前世界上约有 13% 的成年人口肥胖。在英国,这一数字增加到约 27%,而在美国,这一数字超过 42%。肥胖会使预期寿命缩短长达 10 年,据估计,在欧洲,每 13 人中至少有 1 人死亡。

与肥胖相关的严重健康状况包括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骨关节炎;其他问题包括睡眠呼吸暂停、关节疼痛、心理健康问题和生活质量普遍下降。医疗保健系统的负担具有严重的经济影响:在美国,与肥胖相关的医疗费用超过 1470 亿美元;在英国,到 2050 年,NHS 的成本预计将达到 90 亿英镑。


抗肥胖的策略

INSECTS AS FOOD


纠正肥胖流行的策略主要集中在教育个人增加身体活动并改变饮食以限制脂肪、盐和糖的消耗。其他饮食建议包括多吃水果和蔬菜、吃低热量食物和服用纤维补充剂。现在,最近对肥胖大鼠和小鼠的研究表明,可能有一条新的饮食建议值得考虑:改变我们的膳食蛋白质来源,将昆虫蛋白包括在内。


全球膳食昆虫蛋白市场还很年轻,但增长迅速——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 17.4 亿美元。最初,探索昆虫蛋白作为肉类和植物蛋白替代品的主要动机是环境:与传统畜牧业相比,昆虫养殖需要的水要少得多,对土地的依赖也更少;它的温室气体产生量要低得多;昆虫具有很高的饲料转化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食用昆虫蛋白可能不仅对环境有益,而且对人类健康也有好处——包括在对抗肥胖方面发挥作用。


昆虫蛋白减少脂肪堆积和总脂质含量
SUBSTITUTE GOODS


肥胖是体内脂肪的过度或异常积累

对肥胖大鼠和小鼠的大量研究表明,与饲喂更典型的酪蛋白饮食的动物相比,以昆虫粉(由黄粉虫幼虫产生)为饮食的动物产生的脂肪组织明显较少。更重要的是,在脂肪组织内,脂肪细胞本身更小。这种效果可以在实验室中通过在培养皿中培养脂肪细胞并添加黄粉虫提取物来重现:处理后的脂肪细胞不仅更小,而且显着地,它们的甘油三酯产生减少了70%。

甘油三酯是一种脂质分子,由脂肪酸在肝脏中形成:体内的脂肪组织越多,血液中携带到肝脏的脂肪酸就越多,产生的甘油三酯就越多。高水平的甘油三酯与心脏病、中风和胰腺炎有关。

高甘油三酯水平通常与高水平的胆固醇有关——具体来说,与“坏”胆固醇有关,这会导致动脉斑块积聚并增加患高血压、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因此,所有这些脂质的总量是肥胖相关疾病的重要指标。在对肥胖大鼠的研究中,喂食昆虫蛋白的大鼠肝脏中的总脂质含量降低了60%;血浆中的总脂质含量降低了近三分之二。具体来说,肝脏中的胆固醇降低了60%,血浆中的胆固醇降低了34%。


昆虫角质层对健康的有益影响

是什么导致这种脂质产生的抑制作用的昆虫餐?答案可能是几丁质(甲壳素)——昆虫角质层的一个组成部分。


已经有大量证据表明,摄入甲壳素对哺乳动物有好处:除其他外,它已被证明可以有益地改变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并减少炎症。

为了检验昆虫角质层减少大鼠脂质产生的假设,肥胖大鼠被喂食正常的酪蛋白饮食,其中添加了磨碎的昆虫角质层——事实上,这种饮食产生了许多与酪蛋白完全被昆虫粉替代的饮食相同的降脂效果。

具体来说,已知与脂肪肝疾病相关的几种促炎脂质(神经酰胺、糖基神经酰胺和鞘磷脂)的产生减少。此外,还观察到肠道微生物群的几种变化,包括放线菌门(已知具有抗炎作用和对抗脂肪肝)以及乳杆菌科和双歧杆菌的急剧增加——众所周知,这两种细菌都可以缓解肝脏中脂质的积累。

微生物群的这些变化很可能介导了肝脏中促炎脂质产生的减少。有趣的是,在以蟋蟀的形式喂养昆虫蛋白的人类中也观察到双歧杆菌的增加,这表明在大鼠中观察到的昆虫蛋白的抗肥胖作用也适用于人类。


昆虫蛋白具有抗肥胖作用
CREATE DELICIOUS

无论确切的机制是什么,毫无疑问,在饮食中加入昆虫蛋白具有显着的抗肥胖作用,至少在啮齿动物中是这样。

所有这些都对未来非常有希望,因为昆虫蛋白似乎将越来越多地满足人类的膳食蛋白质需求——事实上,供人类食用的产品已经上市,例如组织化昆虫蛋白(有点像豆腐)和蛋白粉。可能是出于环境考虑,促使我们开始探索肉类和植物蛋白的替代品,但为了改变,我们最终可能会变得更健康、更苗条。




山西鼎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内容参考来源:https://www.ynsect.com/